俗語道:“夏有三伏,熱在中伏”。7月21日起,我國進入三伏天的中伏,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已到來。然而這幾天大家密切關注的,并非高溫,而是今年第6號臺風“煙花”的動態。
圖片來源于中央氣象臺
據中央氣象臺消息,截止21日11時,“煙花”已經升級為14級強臺風,多地正在或將出現強風雨天氣,這對城市抗洪排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位于浙江嘉興某鎮圩區水利工程,承擔著所轄區域內防洪排澇、灌溉供水的任務。該鎮下轄10個社區,20個行政村,項目攸關近20萬民眾安全。在應對“煙花”這個大家伙時,深度融合新興技術,建立數字化管理流程,打造數字水利工程,顯得尤為重要。
區域內閘站之一
數字化水利工程建設,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使用安全可靠的硬件產品,融合高效智能的軟件系統,才能全面構建數字信息大通道。
正泰中自深耕自動化控制領域二十年,擁有完備的解決方案和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,為城鎮提供排澇工程信息自動化解決方案,共同應對強臺風帶來的挑戰。
數字化管理,讓工程更高效
自動化控制
區域內信息自動化工程涉及20座建筑物,包括水閘、閘站、排澇泵站、控制中心。項目涉及自控與電氣改造,將原本現場手動控制排澇泵及閘門開閉引入泰安-安全控制系統TAS1900。通過系統集成,在軟硬件上均采用分布式、模塊化結構,構建一個層次分明、結構合理、獨立性強、易于擴展的開放式系統,實現閘門、水泵、排澇泵的遠程控制,實時監控各個閘站、單閘和泵機等設備運行、檢修、停運等工況信息,監測上下游水位及安全隱患。
同時采用遠程視頻監控手段,自動采集監視運行狀態,當有發生故障時能及時預警,減少人力、物力維護成本,降低事故發生率,保障設備安全,提高管理效率。
統一調度
調度管理中心主要由視頻監控系統、計算機監控系統組成。在管理中心的電子地圖上,所有水閘、閘站啟閉情況,閘內閘外水位的高低,閘站開啟時的水流量等都一目了然,實現動態直觀展示,并能對工程現場畫面進行遠程監視,管理中心可根據所有數據和現場圖像,進行合理分析和評估,以最快的速度實現遠程調度,充分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運行,發揮工程設施的效能。
平臺的建設豐富了防汛管理手段,改變了以往依靠人工觀測、人工排水、人工管理的模式。水利管理人員在平臺強大的信息、視頻、遠程操控技術手段的幫助下,可以做到城防防汛提前預警、提前制定防汛方案、及時排水,從而保證了水利設施的長期穩定運行。
深度融合,收獲滿滿
運用先進管理思想與集中管控技術,及時準確地調度好城防運行,將全面提高城防運行保證率,使水利工程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工程性作用,大大降低農業生產自然風險。同時能夠有效地降低城防運行成本,擴大防洪設施的運籌范圍,變單一的防洪工程為水利樞紐,調節水質,促進水環境保護。工程的數字化升級,將有助于維護農村社會穩定,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,實現農業增效,農戶增收。
該系統的實施,將對該區域的汛情、險情、災情進行實時動態監控,通過信息遠程傳輸,指揮系統能夠及時正確地采取預防措施,全面提高防汛抗洪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,防止減少洪澇災害,降低防洪成本,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安定團結。